9月6日,天博环境与健康专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有害健康效应组分识别技术指南》与《环境有机污染物尿液中代谢产物定性分析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评审会。会议旨在推进环境与健康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升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会议由天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标准部部长闫武昆主持。评审专家组组长由北京大学郭新彪教授担任,成员包括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段小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王先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高山。
第一项标准《环境空气颗粒物有害健康效应组分识别技术指南》由华中科技大学李媛媛教授牵头编制,并代表团队作了汇报。该指南聚焦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有害组分的识别,致力于规范生物标志物筛选流程,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为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项标准《环境有机污染物尿液中代谢产物定性分析技术规范》由复旦大学方明亮教授团队主要起草,博士生时长志代表起草单位汇报标准的编制背景、技术路线及核心内容。该规范着眼于有机污染物内暴露评估,建立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方法,对推动环境健康风险精准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前瞻意义。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对标准文本进行了论证和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两项标准选题紧密结合国家环境健康需求,立项依据充分,技术路线可行,承担单位科研基础扎实,为标准的顺利制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将有效填补现有监测方法空白,为环境污染物健康效应识别与内暴露评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会专家针对具体技术环节进行了充分研讨,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识别程序、明确工作原则的内涵、优化标准名称表述、明确适用范围、明确标准中推荐方法的细节和具体参数要求等建设性意见。
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梅简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专委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推进团体标准的研制、应用与实施,助力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保障公众健康作出切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