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时间 : 2024-01-19 来源 : 中国环境APP 作者 : 陈乐莹 詹友平 任 点击 :
次
前不久,我国发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第一批)》,保护了82.36%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浙江省台州仙居括苍山兽类鸟类及爬行类重要栖息地、玉环漩门湾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被列入名录。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展、优化,生境质量日益提升,有效促进了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8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等19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毛冠鹿、中华斑羚、小杓鹬等89种。
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修复 人工干预稳定生境植被
每年的9月到来年3月,是候鸟越冬的时间,也是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负责鸟类监测观察的陈严雪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他都带着“长枪短炮”,寻找视野较好的地方观测鸟类。“我们这边处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的迁徙带上,每年鸻鹬类或雁鸭类迁徙,有些是在我们这边越冬,有些是过境。不管是春季迁徙还是秋季迁徙,总会在合适的生境里面停歇下来补充一下食物。”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科副科长陈严雪说。
园区科普馆的实时监控处,可以监测湿地公园各个区块鸟类的栖息情况。2021年,就是在这里,玉环首次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勺嘴鹬。这对勺嘴鹬在漩门湾湿地公园栖息了半月之久,这也是漩门湾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良,适合鸟类栖息的最好证明。而要做到这点,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外,园区通过人工干预,让环境去适应各类候鸟,也是关键。
“近几年,我们湿地公园进行了候鸟栖息地的系列修复工作,营造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科科长吕华表示。
漩门湾湿地公园的人造浅滩,也是候鸟们最常光临的栖息地之一。“如果没有进行生境的修复,这些区域会长满芦苇,就没有宽阔的水域,也没有裸露的浅滩和光滩,候鸟没办法在这块区域栖息。我们恢复了这个区域,会让候鸟的可栖息面积增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候鸟栖息。”陈严雪说。
除了对候鸟栖息地环境的打造和维护,湿地公园还通过实时监控以及控制游客游玩路线的方式,减少对候鸟的干扰。泛舟湖上,远远地可以看见鸬鹚们成群结队地在河面上休息。目之所及,是明媚的阳光和波光粼粼的河面,河里是提前撒入的食物,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些小生命生活得好不惬意。
目前,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监测到的鸟类种类约27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54种。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及时记录物种监测环境
如果说玉环漩门湾湿地公园是鸟类的天堂,那么面积约2701公顷的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则给了兽类、鸟类、爬行类动物一个共同的家。
“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有3种,分别是穿山甲、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二级的保护动物有四十种。植物方面有国家一级的南方红豆杉一种,国家二级的有伯乐树、春兰等总共27种,所以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仙居县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徐润东说。
巍巍的群山,茂密的植被,良好的生态,括苍山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这里也成为浙江省仅存的几处中华斑羚野外种群分布集中区之一。
“经这几年的调查,只有丽水莲都以及我们仙居括苍山是有分布中华斑羚这个种群。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仙居是华东地区中华斑羚最密集的分布区。从这两年开始,我们也在做中华斑羚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还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对中华斑羚这个种群的繁衍以及保护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徐润东表示。
近年来,仙居县为加强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应天豪是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每天他都会和同事一起,跋山涉水,穿梭在茂密的丛林之间,记录着林间的点点滴滴。“我们巡逻当中如果发现未记录的野生动植物,就会拍照记录以及跟上级汇报。”
除了记录发现的野生动植物外,更多的时候,应天豪是在守护保护区的安全。从检查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到森林防火,再到劝阻驴友或盗猎者进入保护区,日复一日,看似枯燥,应天豪却乐在其中。记者从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了解到,除了安排护林员每天巡山外,管委会还发动附近村落的村民,共同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运用数字技术 集聚各项可视化监测
在保护区内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这里每天都在实时记录着自然保护区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各项指标。“这些数据不仅能实时监测保护区内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也为我们今后开展保护区物种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仙居县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顾婧婧表示。
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是保护区运用数字技术加强生态保护和研究的一个缩影。通过保护区管理中心的大屏,整个保护区地形分布尽收眼底,这套于2023年上线的智能监管系统,集聚了自然资源可视化、生物多样性可视化、森林防火可视化、入区人员管控可视化等各项功能。
“我们共有55台监控,所有的车辆从我们设置的重要点位的抓拍口进来,车辆会抓拍,人脸也会抓拍。如果有偷猎偷盗等情况出现,我们就会派巡护人员去看一下在哪个点位。”顾婧婧说。
除了加大基础投入,提升管护能力外,仙居括苍山自然保护区还致力于科研监测研究,为保护区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我们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台州学院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借力借脑,聚集了一批专业人才投入科研监测工作。”顾婧婧表示。
目前,保护区建有3个1公顷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动物监测样线20条,设置红外相机452台,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研究,研究成果丰硕,目前,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共记录到动物33目101科307种。
“跻身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激发了更大动力。接下来,我们将以数字化提升工作为载体,持续加大管护能力建设,以重要物种抢救性保护为重点,持续推进保护区科研监测,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工作。”顾婧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