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环保动态 > 国内动态 正文

山金国际高原样本:大柴旦矿业的绿色 科技红色突围之路

时间 : 2025-06-25     来源 : 未知     作者 : admin     点击 : 次     

        在海拔 3200 米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羌塘荒原的季风裹挟着砂砾,年复一年地刻画着大地的轮廓。在察尔汗盐湖西北 160 公里处,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简称 “大柴旦矿业”)的钻塔如钢铁脊梁般矗立,将“ 扎根高原,求真 务实” 的信念深深植入戈壁岩层。从浅部资源枯竭的困境到行业标杆的蜕变, 这家企业用二十余载光阴, 书写了一部以绿色为底色、科技为引擎、红色为灵魂的发展史诗,其背后的“ 三色密码”,正是中国矿业 高质量发展的高原答案。

绿色筑基:荒漠中的生态革命
        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7 月,注册资本 1.94 亿元,现由山金国际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和大柴旦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持股。公司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形成了年处理矿石 80 万吨、年产合质金近3 吨的生产规模,拥有青龙沟和滩间山两个采矿权。青龙沟金矿开采方式露天/地下,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滩间山金矿开采方式露天,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同时拥有六个探矿权,探矿权面积106.66Km2,自 2017 年起至今,已累计投入约 4.33 亿元勘探费用, 这一系列投入与发现,为达成 “百吨基地” 目标筑牢了根基。在追求产能提升的同时,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科技赋能、固废治理和清洁能源为抓手,在荒漠戈壁上掀起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

科技赋能下的生态管理革命
        早在 2010 年,大柴旦矿业便超前引入 Surpac、Minesight 等三维建模系统,构建 “地质建模—采矿设计—工程验收” 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地质、测量、采矿数据全流程闭环。通过数字化技术,矿区地质勘探效率提升 40%,矿体圈定误差缩小至 0.5 米以内。在开采现场,阿特拉斯 282 凿岩台车、山特维克 DL2720 中深孔台车等设备组成的机械化矩阵,让露天与井下开采全工序机械化率达 100%,人工劳动强度降低 70%。选矿环节采用 “SCADA” 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节药剂用量与设备参数,选矿回收率提升至 93%,远超绿色矿山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各项指标。
        全链条固废治理的高原方案
        公司始终牢记“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矿区所在位置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面对高原高寒、气候干燥、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沙活动频繁等自然特性,积极作为,全链条破解高原矿区生态脆弱难题,以系统性思维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从危险废物管控到资源循环利用,全方位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危险废物全链条管控:公司建立以《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为核心的 22 项精细化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体系。对废矿物油、废机油、废油泥、废油桶等危险废物,严格执行“ 分类收集—规范贮 存—专业处置” 标准化流程:通过精准分类归集,将危险废物统一存放于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专用贮存库;同时,依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张贴规范标识,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并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动态化无害化处置, 彻底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资源循环与尾矿治理:公司积极推进资源高效利用,采矿废石年回用率达 45%,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选矿尾矿经深度处理,全面达到《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后,排入严格按照《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建设的尾矿库。在尾矿管理方面,采用多点湿式排放技术降低扬尘风险,尾矿坝表面覆盖碎石,进一步稳固坝体、抑制粉尘, 实现尾矿处置全过程绿色化、生态化,为高原矿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近日,海西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办公室印发通知,大柴旦矿业凭借在生态治理领域的突出成效,获评“ 无废矿山”,并被授予 海西州“ 十四五” 时期第二批“ 无废 城市细胞” 称号,标志着其绿色发展成果获得权威认可。
        绿色能源的高原突破
        公司全面革新传统能源利用模式,以三大核心举措构建绿色能源体系:能源设备升级,以空气能热泵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实现清洁供热,从源头上削减碳排放;电力结构优化,每年采购 8000 兆瓦绿色电力,让可再生能源成为生产主力;场景节能应用,在尾矿库区域部署光伏路灯,将太阳能转化为夜间照明动力,减少常规电力消耗。
        与此同时,公司深入挖掘节能潜力,通过采用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等先进设备,优化电力传输与使用效率。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 年节约标准煤达 1400 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6000 吨,以实际行动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企业力量,彰显生态责任担当。

科技突围:岩层中的创新密码
        从 9 吨到 81.43 吨的资源量跨越,从人工打钻到智能开采的方式变革,大柴旦矿业的科技创新始终瞄准行业痛点,形成“ 问题导向 — 技术攻坚 — 成果转化” 的创新闭环, 成为高原矿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创新大赛孵化的毫米级突破
        2018 年启动的科技创新大赛, 已成为技术革新的“ 孵化器”。7 年 间,162 项提案从生产一线涌现: 采矿团队的《井下支护优化方案》采用高强度锚杆与柔性网支护组合,使巷道稳定性提升 40%;2024 年1月,选矿部门打破行业常规认知,启动强碱化学预氧化技术试验,创新采用“预氧化+氰化+浮选” 联合工艺处理含砷矿石,使选矿回收率大幅提升9.12%,形成国内首套高原高砷矿选冶技术方案。最具代表性的“ 铁丝固联法”,针对 44 毫米微型钻孔测斜难题,利用铝合金钻杆与测斜仪材质相近的特性, 通过车床精密加工接口,以铁丝固联实现刚性连接,零成本实现单孔测量效率提升 3 倍,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该技术被行业专家评价为 “用最简单的工具解决了最复杂的问题”,已在全国 20 余家矿山企业推广应用。
        深地勘探的千米跨越
        面对浅部资源枯竭困境,大柴旦矿业以 “成矿带连续追踪” 理念打破传统勘探思维。2 016 年起,年钻探进尺从 30 0 0 米跃升至 50000 米,5 年累计投入 2.5 亿元,总进尺突破 41 万米(相当于每年穿透两个马拉松的岩层厚度)。2017 年,技术团队将勘探视野从孤立矿体拓展至成矿带整体,采用“ 三维建模 + 激电测深 + 坑道透 视” 综合勘探技术,在走向上连续追踪 10 公里,新增金金属量 30 余吨。2020 年,深部钻探首次在冻土带发现高品位矿体,通过“ 阶梯 式降深钻探法”,在海拔 3000 米至 4500 米区间探明金矿体 12 处,保有资源量跃升至 78.78 吨,成为青海最大金矿。

红色领航:海拔 3200 米的精神高地
        在党员活动室的档案柜里,泛黄的入党申请书与“ 缺氧不缺精神” 的锦旗相互映照,勾勒出大柴旦矿业以红色党建为魂、以高原精神为脉的精神谱系。作为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系列全会精神, 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 实 业兴邦、产金报国” 使命融入海拔 3200 米的戈壁岩层,在党建引领、社会责任与文明创建的深度融合中,书写高原矿业的红色答卷。
        自 2007 年党组织成立以来, 39 名党员在 11 个党员示范岗上亮身份、当先锋,让 “党员先锋队” 成为急难险重任务的攻坚旗帜。2024 年夏季,面对 30 年一遇的山洪,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 72 小时转移设备物资 200 余台套,用血肉之躯筑牢防洪屏障;党支部建立 “职工急难愁盼” 清单,年均解决食宿改善、职业健康等问题 20 余件。在高海拔作业区,大柴旦矿业携手国际 SOS 救援中心,于生产区科学布局 8 个应急医疗站,站内配备除颤仪等专业急救设备,并组建起 76 名兼职急救员的专业队伍。“从受伤到急救响应不超过 4 分钟, 这在高原就是生命线。” 医务室负责人的这番话,精准道出了这一应急医疗体系的关键价值与意义,为高海拔作业人员筑牢生命安全防线。更通过“ 师带徒” 机制 7 年培养 50 余名技术骨干,其中 90 后工程师占比 40%,让红色基因在科技创新中薪火相传。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大柴旦矿业以 “企业所能” 回应 “国之所需”,精心构建起“ 教育帮扶 - 民生改善 - 乡村振兴” 的责任矩阵。在教育领域,投入资金资助众多高原学子,为他们点亮求学希望;聚焦民生保障,为马海村百余户家庭送去物资与医疗设备,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为西河滩下村建设智能灌溉系统,显著提升农田产量,带动村集体增收。
        总经理王俊新荣获“ 青海省劳 动模范” 称号,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贡献的认可,更是大柴旦矿业 “扎根高原、奉献社会” 担当精神的生动缩影。
        面对高原严酷环境,公司以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的大柴旦精神为内核,打造有温度的企业文化:改扩建宿舍食堂、兴建活动中心与职工书屋,用 “暖文化” 构筑职工精神家园;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以文化浸润与亲情帮教筑牢安全防线;聚焦可持续创新,将海拔落差转化为发展势能,在深地勘探、智能化矿山建设中勇攀技术高峰。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大柴旦矿业正以《“十五五” 全国文明单位建设规划》为指引,紧扣“ 党建引领、 文化铸魂、安全环保、团队建设” 方针,构建 “党建 + 文明 + 发展” 三位一体格局,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争创“ 全国文明单位标兵”。从党员 活动室的红色信仰,到戈壁草原的民生实践,这份“ 海拔高境界更高” 的精神答卷,不仅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成为新时代中国矿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原标杆。

未来展望:精神灯塔的永恒光芒
        作为山东黄金集团 “智慧矿业”“绿色矿山” 战略的高原支点, 其未来蓝图清晰而壮阔:2031 年, 千米竖井全面投产,深部资源开发将释放新增产能,预计年处理矿石量突破 100 万吨,对高原深部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行业指导价值。
        从 “扎根高原” 的坚守到 “智慧矿山” 的跨越,大柴旦矿业用二十余年证明:在人类生存极限的高原戈壁,发展与保护可以共生, 务实与创新能够共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的大柴旦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新时代中国矿业精神的高原注脚。当新的钻机穿透岩层,带出的不仅是金色矿脉,更是“ 缺氧 不缺精神,缺氧不缺信仰” 的时代强音,这份精神财富,将如同高原上的灯塔,照亮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