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4-12-19 来源 : 未知 作者 : lyy 点击 : 次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作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改革与创新”的专题报告指出,全球和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国际社会围绕绿色低碳的转型,已经从贸易规则,从经济金融最底层的逻辑,财务逻辑、会计逻辑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正式推出针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报告、财务披露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相关的环境和碳排放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要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于环境和气候产生的影响。
据相关预测:我国工业实现碳中和所需投资约为314.97万亿元。这个资金仅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绿色金融支持来解决。
他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及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区域改革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
他提出,要打造“绿资产”。绿资产是指能够产生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应对以及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等效应的,增量绿色资产与存量灰色转型资产相融合的一种资产形态。绿资产分为:排放类,即排放权资产、碳资产;减排类,即减排相关的技术和设施设备、绿色建筑、交通、能源、工业资产、气候减缓、ESG等;零排类,即可再生能源、碳汇资产、生态产品、生物多样性、气候适应等。
他提出,要创新金融体系,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如打造绿色金融科技的底座,加强绿色风险管理、绿色供应链金融管理,积极支持生态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气候金融,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ESG金融、碳金融体系。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下称“碳关税”)法案文本于2023 年5月17日正式生效。2026年碳关税正式起征,欧盟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欧盟以保护全球气候为借口,强推碳边境调节机制立法,制造绿色贸易壁垒,天博常务理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董事长林辉在专题报告环节指出,气候危机是从气候变化这个概念发展过来的,进化过来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欧盟有,英国也推出了自己的CBAM,据说日本也正在立法之中。中国作为进口大国,可能也要有碳边境调节机制。
他指出,绿色贸易以新的绿色标准打造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贸易模式。绿色贸易为传统贸易绿色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解决方案,成为专业化服务商的汇聚场所和集大成者,提供智库服务和定制服务;绿色贸易传统贸易绿色转型过程中绿色技术投入和绿色金融产出的绿色资产国内、国际贸易体系建设,主要涉及碳排放指标(碳配额)和碳减排指标(碳信用);绿色贸易旨在促进全球绿色贸易发展,提升人类应对气候危机能力,为中国和世界贸易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